有這樣一個故事:有兩位同年齡的患助聽器者,得到 了同樣的聽力檢查結果,甲決定馬上選配助聽器,盡管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,在使用和效果上有諸多的不如意,但是他仍然堅持定時使用;乙則認為現在沒有大問 題,耳根清淨不用煩惱,沒有進行干預。數年後,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,助聽器能夠更加方便有效地幫助聽障患者解決交流問題,這時乙的聽力障礙也隨著時間逐步 發展日益嚴重,為了避免尷尬,他總是故意回避交流,導致心情郁悶。在家人的催促下,乙准備試試助聽器,聽力圖對照顯示,聽力較從前在程度上沒有明顯變化, 但是盡管嘗試了多款助聽器,他也聽不到記憶中清晰的語音聲,非常苦惱:“戴上助聽器就不能像好耳朵一樣嗎?”患者甲則針對原有助聽器的局限提出很多意見, 其中一些問題在現在的技術中得到了有效的解決,經過2~3次回訪調整後,順利過渡,使用上了新型助聽器。
事實上,要想取得滿意的助聽效果,除了科學驗配助聽器外,正確的驗配觀念也很重要,尤其是對於初次使用者。由國家殘聯主導進行的聽力保健方面的科普宣 教工作,一直以來提倡早發現、早干預、早康復的“三早”原則,希望以此提高我國人民對於聽力保健的重視。在聽力保健意識發達的國家,人們不分年齡段,只要 剛剛感覺到聽覺吃力,即使很年輕,即使只是輕度聽力下降,也會預約檢查聽力,他們的聽覺敏感度因而能夠保持在較好的水平。在我國,很多患者期望只要還能聽 到,就要“自力更生”,盡可能不使用輔助工具,等到實在不行了,才來選配助聽器,並且要求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,否則就視為沒用。而甲雖然也有同樣的聽力問 題,但是他在早期診斷中就積極采取措施,及時投入到殘余聽力的再利用行動中,最大限度地保存當時的聽覺靈敏度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除了聽力本身的發展,身體器官也在逐步老化,年齡越大接受新事物越困難,器官功能的局限性也越來越大,無論儀器和技術如何先進,也不 能彌補歲月流逝帶來的身體差距。所以國內外專家們一再提倡的“三早”原則,並不單指聽障兒童,成年弱聽人群也應“三早”。
- Sep 06 Fri 2013 09:37
聽力損失與助聽器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